進入暑期后,以清涼、避暑、消夏為主題的夏日經濟瞬間升溫:在商場的茶飲店,等待取餐的客戶排成長龍;電器大賣場里,空調、冰箱、風扇銷量持續走高;驅車來到鄉村,一些清涼型的民宿、景區人氣劇增;上周末打響的一場以“奶茶自由”為標志性事件的平臺“外賣大戰”,更讓廣大消費者以“促消費”之名,享受了“薅羊毛”之實……暑期的惠州消費市場,正呈現出一幅“高溫催化、清涼相伴”的活力圖景。
夏日經濟帶動茶飲消費。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
茶飲店和家電賣場“熱度”上升
日前,記者來到位于華貿天地負一樓的茶飲一條街,只見現場人頭攢動,熱鬧非凡。其中,0752茶文禮的人氣尤為旺盛,在等候區,不少市民在排隊等待取餐。
“除了現場自取的10多杯,這會兒外賣訂單還有近20單正等待制作,店里四個人都忙不過來。”該店店長鄧先生告訴記者,進入6月份以來,隨著氣溫升高,每至節假日,店里基本都是這種忙碌的節奏。從單量看,6月份之前每天100~200杯,6月份以后,每天的單量上升到300多杯,最近幾天更是直沖500杯……
“0752的茶飲主打本地特色,由本地茶、本地水果融入本地文化制作的果茶,尤為受消費者歡迎。”鄧先生說,除了接骨木花回魂茶、龍門竹海、巖韻檸檬茶等傳統爆品,近期店里還新推了檸柚元氣多、青提云頂、百香芒芒等多款新品,其中,檸柚元氣多是0752聯合益力多聯合推出,材料足、味道好,上市后連連爆單。
當晚,在水東街商圈的一家惠州傳統飲品店內座無虛席,店外等待取餐的顧客也排起了長隊。“天氣太熱了,就想喝點綠豆沙、紅豆沙等冰沙飲品降降溫。”市民李小姐說,除了自己飲用的,她還打包了多杯新鮮果茶,以及西米露等飲品給家人。
記者走訪發現,進入暑期后,市區各大商圈內的多家茶飲品牌均迎來銷售高峰,夏日里人們對清涼飲品的需求讓茶飲市場迎來了“甜蜜的豐收”。
家電市場也迎來銷售旺季。記者走訪華貿天地、金山湖中心、隆生廣場等多家商場的家電賣場發現,空調、冰箱、風扇等“清涼家電”區域人氣最旺。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:“家里的舊空調制冷效果不好,這幾天熱得實在受不了,趁著以舊換新有政策,趕緊來換一臺新的。”
一家主營格力品牌空調的門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近兩個月來,店里空調銷量大幅增長,一方面,國補政策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,另一方面,購買空調也確實是實打實的剛需。“很多顧客都趁著這個機會來換新空調,尤其一些節能、智能的新款空調特別暢銷,一天能賣出十幾臺。”
清涼型民宿和景區迎來大批游客
一些有山有水的景區也人氣爆棚。在羅浮山、南昆山、象頭山等知名景區,森林覆蓋率高,空氣清新,氣溫比市區低好幾度。漫步山間小道,在溪頭玩水,可以近距離享受大自然的清涼饋贈。不少游客表示,在炎炎夏日來到這里,仿佛進入了一個天然的大空調房,身心都得到了放松。
在這些景區附近的鄉村,清涼型的民宿和景區近期迎來了大批游客。位于博羅柏塘鎮的鵝寨村是近幾年新崛起的“網紅村”,民宿發達,全村青山環繞、溪流潺潺,正是避暑的好去處。該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林木添告訴記者,目前全村已投入營業的民宿有8家,累計床位超過100張。進入7月份后,隨著中小學校陸續放假,越來越多的游客帶著一家老小來到村里度假,不少民宿“一房難求”。
鵝寨村一位民宿老板告訴記者,暑期以來,房間基本天天爆滿,很多都是家庭游客,帶著孩子來感受鄉村的清涼,遠離城市的喧囂。游客們在這里可以體驗采摘、垂釣、觀星等活動,還能品嘗農家菜,享受悠閑的夏日時光。
各平臺優惠使外賣訂單激增
7月10日是個雨天,中午時分,外賣騎手小李抹了把頭盔和臉上的雨水,繼續飛馳在送餐路上。“暴雨和暴曬交替,并沒有影響人們消費,加上這幾日從天而降的平臺外賣大戰,我們的訂單反而更多了。”他車后的保溫箱里,裝著七八杯冰鎮奶茶、果茶、美式咖啡,以及水果、辣翅、面包等,“很多人雨天都不愿出門,但咖啡和下午茶不能少”。
他所提到的平臺“外賣大戰”始于上周末。其中,阿里、美團率先入局,淘寶閃購、餓了么、美團等平臺放出了大量且大額的外賣紅包券,包括“滿25減21”“滿25減20”“滿16減16”等無門檻的外賣券,讓消費者心動不已。隨后,京東也放出“雙百計劃”大招。一時間,各大平臺訂單量暴增,不少商家的外賣單“堆積如山”。
“這是真實惠,消費者可以放心薅羊毛。”市區一家客家菜館的老板黃先生興奮地說,“受多種因素影響,近段時間店里生意很不理想,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外賣大戰讓我們續上了生機。不夸張地說,這兩天的外賣訂單量是平時的好幾倍,員工都忙得不可開交。雖然利潤可能薄了一些,但是銷量上來了,總體收入可觀。”
不僅是傳統的餐館、飯店,只要跟吃、喝有關的商家,多數都“蹭到”了這波紅利。為了應對暴增的訂單,商家也提前做好了準備,增加食材儲備、調配人手,確保能夠及時出餐。
消費者更是樂開了花,紛紛開啟“薅羊毛”模式。市民阿海表示:“平時點外賣價格不低,消費降級后,很多都舍不得點,這次趁著平臺的優惠,點了好幾個硬菜,發現可以直減十幾塊、幾十塊,算下來特別劃算。”記者看到,在社交平臺上,不少消費者分享自己的“薅羊毛”成果,引發眾人圍觀和參與。
外賣騎手們也迎來了忙碌時刻。騎手小王告訴記者,這幾天他從早到晚都在接單送餐,“雖然很累,但是收入也增加了不少。”
專家表示,這場“外賣大戰”,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、商家增加了銷量、騎手提高了收入,也進一步激活了惠州的消費市場。
記者劉煒煒